<th id="h5jx2"></th>
  • <center id="h5jx2"></center>
    <strike id="h5jx2"></strike>
    <center id="h5jx2"></center><code id="h5jx2"><small id="h5jx2"><optgroup id="h5jx2"></optgroup></small></code><u id="h5jx2"><span id="h5jx2"></span></u>
      <code id="h5jx2"><small id="h5jx2"></small></code>
      <big id="h5jx2"></big>
    1. <code id="h5jx2"><nobr id="h5jx2"></nobr></code>
          <tr id="h5jx2"></tr>

          <code id="h5jx2"><small id="h5jx2"></small></code>

          哈爾濱醫大四院

          搜索
          >
          >
          >
          中秋習俗與祭月賞月文化

          咨詢電話

          門診導診:0451-82576999;82576608;82576617
          門診部:82576606;82576607
          醫務部:82576516

          醫風辦投訴電話:85939806
          收受“紅包”信訪電話:85939838
          地 址:哈爾濱市南崗區頤園街37號
          郵 編:150001

          頁面版權: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黑ICP備05003459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哈爾濱

          新聞中心

          就醫指南

          詳情信息

          中秋習俗與祭月賞月文化

          瀏覽量

          中秋習俗與祭月賞月文化

           

            
            中秋節的來歷,據傳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我國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我國古代把農歷每季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因為農歷八月十五居于秋季的正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或“仲秋”。
            古時,按習慣是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所謂“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早先是帝王禮制,后來,達官文士也效仿祭拜,此風逐漸傳到民間。每逢中秋,民間也有祭月、拜月、賞月的風俗,歷代相沿,形成了一個傳統的活動。
            在唐時已有中秋賞月之舉了,宋代要比唐代為盛。北宋太宗(976~997)年間,定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稏|京夢華錄》中記載:宋代的中秋夜,富貴人家將花苑內的臺榭裝飾得花團錦簇,民間則三五結群爭占酒樓和茶館,歡度中秋良宵美景。這天晚上,“絲篁鼎沸,近內廷居民,深夜遙聞笙竽之聲,宛若云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于通宵”。每逢這一天,東京的所有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張燈結彩扎牌樓,出售好酒佳釀。街市上堆滿鮮花佳果,自晝至夜,熱鬧非凡。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里也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此際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高樓,臨軒玩月?;蜷_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臺,安排家宴,團圓子女,以酬佳節。此夜天街買賣,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笔且?,少男少女還在庭院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婚姻如意,夫婦和美。祭拜時因月屬陰,有的地方是婦人先拜,男人后拜;有的地方還有男人不拜月的規矩,所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也。
            到了明朝,祭月之風甚行。明世宗還特派官員大興土木修建了夕月壇,即現在的北京月壇公園。這是專門供朝廷祭月的地方?;实勖?年必親自去祭一次“夜明之神”,余年遣文武大臣主祭。同時,中秋還在大內禁苑中舉行祭月活動。
            民間祭月也有種種美麗的傳說。過去流傳著“八月十五天門開”的俗語:說的是千百年前,有個從小給地主放牛的長工,累死累活干了20年,還是身無分文,孤身一人。有次他不幸身患重病,無法再干活了,就在八月中秋之夜被老財主一腳踢出門外。他無家可歸,只得跑到山坡上的一棵桂花樹下躺著,眼望明月,暗自悲傷。忽然,從月宮中降下一位美貌的仙女,落在他的身旁。當仙女問明他的不幸遭遇后,長袖一舞,草屋、田地、鍋碗、犁鋤,奇跡般地出現在他的眼前。從此以后,這個長工就靠著月宮娘娘所賜之物,過著自耕自種的幸福生活。這事后來漸漸傳開,人們便每逢八月十五夜在室外擺供品祭月,祈望“天門重開”,能得到月宮娘娘的恩賜。
            中秋節,過去還有給小孩送兔兒爺的習慣。人們八月十五祭月時,供奉所謂“太陰星君”的牌位,俗稱為“月光菩薩”。其實就是一張紙,上面畫著菩薩模樣的“太陰星君”,下面畫著月宮和搗藥的玉兔。在焚香行禮以后就把它燒掉。孩子一般是由母親照看的,并喜歡模仿母親的行為,于是就出現了專供兒童祭月用的造像兔兒爺。兔兒爺出現在明朝后期,清代很盛行。粉白的嫩臉,身披戰袍,頭戴金盔,左手托著臼,右手拿著杵,背上插著小旗。它的坐騎有獅子、老虎、梅花鹿或駱駝,也有坐在蓮花寶座上的,威風凜凜,富有童稚的情趣。祭供之后,就成為兒童玩具了。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后成了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兜劬┚拔锫浴分^:“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薄段骱斡[志余》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痹嘛炞钤绯霈F于唐代,宋代時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花色名目。東坡曾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贊譽月餅。南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里,提到各種蒸食的糕餅中,已有“月餅”在列。由于我國各地生活習俗不同,月餅在制作上、品種上和口味上各有特點。按品種有廣、潮、京、寧、蘇、滇等式,口味有甜咸之分,餡料有葷素之別。
            八月十五中秋夜,人們仰望天上的明月,自然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這天,在民間,過去回娘家探親的婦人,必須回婆家“團圓”。俗語有:“寧留女一秋,不許過中秋?!豹毦赢愢l的人,則也都出門憑欄望月,欲借助明月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人們又把中秋節稱做“團圓節”。至今,北方仍有把月餅稱為“團圓餅”的。諺語說:“過了八月半,人似鐵羅漢?!比说木褚蔡貏e健旺,這些都是值得慶賀一番的。
            “春花,秋月,夏云,冬雪”。秋月,是秋季的特色,古語云:“月到中秋分外明?!睘槭裁丛碌街星锓滞饷髂??東漢科學家張衡曾在《靈憲》一書中寫道:“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敝赋鲈铝潦鞘苋展獾恼找瓷涠l光的,太陽從不同的角度照射到月球上,當月球背向太陽看不見時,就是農歷初一,稱為“朔”;當月球被太陽照射轉向地球時,就是農歷十五,稱為“望”。中秋節正當秋分,太陽幾乎是直射到月亮朝向地球的一面,所以月亮看起來就顯得又圓又亮。中國人習慣使用陰歷,月亮幾乎成了我中華民族懸在九天上的一個日歷。
            古代,人們對遙遠神奇的宇宙天體十分向往。在賞月之時,多少人夢寐探求那天宮月殿奇幻仙境般的奧秘。于是,人們遐思浮想,談天說地,編出了諸如“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