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
門診導診:0451-82576999;82576608;82576617
門診部:82576606;82576607
醫務部:82576516
醫風辦投訴電話:85939806
收受“紅包”信訪電話:85939838
地 址:哈爾濱市南崗區頤園街37號
郵 編:150001
頁面版權: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 黑ICP備05003459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哈爾濱
新聞中心
就醫指南
詳情信息
超聲科
醫學超聲科概況
一、前言
哈醫大四院醫學超聲科隸屬衛計委臨床重點學科及黑龍江省重點學科醫學影像研究中心,是衛生部??漆t師培訓基地、國家級超聲培訓中心、博士學位授權點、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設有心血管超聲、腹部超聲、婦產超聲、小器官超聲及超聲引導下介入5個亞??啤,F有醫生22名,護士4名,其中副高職以上5名、博士3名,碩士17名。
超聲科設有心臟超聲室、腹部超聲室、門診及住院婦科超聲室、小器官及介入治療室、外科樓超聲室、內科樓超聲室、介入觀察室、介入門診等17個診室,年介入手術量達千人次。登記室開放4-5個窗口,安裝4臺門診報告自助打印機,使就診患者開單、登記、就診及領取報告達到了“一站式”服務,大大縮短了患者就診前、后的時間。
科室全面開展了食道超聲、胎兒系統篩查、超聲造影、4D輸卵管造影、胃腸超聲、子宮肌瘤射頻消融治療術、宮外孕及瘢痕妊娠微創治療、彈性成像等國內、外超聲領域的先進技術,并且配合普外科開展了先進的甲狀腺微創消融治療術及乳腺微創旋切治療術。
二、科研:
董曉秋教授率領的科研團隊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科研課題16項;發表SCI論文及國家級核心期刊等60篇左右,主編和參編多本教材。榮獲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16項。作為我省超聲介入手術開展的龍頭單位,研發開展了子宮肌瘤射頻消融、卵巢囊腫微創硬化治療、瘢痕妊娠三聯包埋法穿刺術、宮外孕微創介入手術等新技術,對于輸卵管未破型宮外孕、瘢痕妊娠者,超聲介入治療通過局部給藥,可以及時殺死胚胎,療效顯著,縮短了治療時間,保全了患者的生育功能,減輕了患者和家庭的精神負擔,而且技術方法定位準確,快速安全,術后血HCG下降快,療效確切,這些新技術在全國醫學超聲會議上進行了多次推廣講座。榮獲黑龍江省醫療衛生新技術一等獎的新技術“雙氧水超聲造影在判斷肛周通道中的應用”為心身痛苦的患者解決了臨床上難以診斷而影響治療方案的難題。近10年我科獲得黑龍江省醫療衛生新技術一等獎等25項。
在2005年、2008年申報了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市科技局資金項目、黑龍江省衛生廳科研項目,并發表了SCI及核心期刊論文,獲得黑龍江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哈爾濱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等。經過了十多年的臨床探索,2012年我科成功申報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三維超聲造影融合成像的子宮肌瘤射頻治療方法學研究》。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全面開展了子宮肌瘤射頻治療,制訂了子宮肌瘤射頻治療形成了規范的診療流程。而且在國內首先開展了彈性成像技術和超聲導航技術在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息肉射頻治療中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治療的精準性。
三、教學
科室承擔著哈爾濱醫科大學本科生、研究生、規培生,外來進修醫生、大專生、夜大影像本科生等學生的理論課及實習課教學任務,并且常年免費接收基層超聲醫生來我院學習培訓。董曉秋主任重視對人才的培養,組織科室人員、研究生、規培生及進修醫進行小講課、疑難病例討論、閱片、文獻抄讀等學術活動,所培養的研究生及進修醫現都在當地成為科室骨干。多年來一直承擔著國家各軌道教材的編寫任務,譬如本科生、研究生、規培生、藥學專業、臨床專業等;每年主辦國家及省級繼續教育項目;承擔國家大型儀器上崗、計生系統、超聲新技術、全國出生缺陷干預等專業及科普培訓講座;組織援建先鋒行動小組及義診團赴縣、鄉為基層醫生講座并培訓。
四、義診
社會服務、科技下鄉、醫療援建、惠民工程等工作亦是醫生的職責,在各級領導的支持下,董曉秋主任積極組織民主黨派成員、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社員、政協委員等各界人士,利用周末及節假日,借助“老年節”、“婦女節”、“無煙日”、“六•一兒童節”、“甲狀腺疾病防治日”等契機進行扶貧義診活動,每年都赴大興安嶺地區、滿洲里、鶴崗、撫遠、孫吳等縣、市的醫院、衛生所進行多次“三下鄉”科普義診活動;多次參加省總工會、省青聯組織的到黑河學院、撫遠中學、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等大學進行的“關愛師生,送醫進校園工程”活動;2011年黑龍江衛生廳出臺《省級專家支援縣醫院學科建設先鋒行動實施方案》,董曉秋教授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并主動承擔組織責任,每年2次率領知名專家組成的醫療專家團到木蘭縣、嘉蔭縣等地進行幫扶義診行動,在活動中除了為患者診治疾病,還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專業及防病、治病的科普知識宣教。
五、科普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董曉秋教授作為黑龍江省科普委員會主委,一直重視醫學科普的宣教工作,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為提升龍江百姓的健康素養,經常參加全國科普的高峰論壇,將“精準健康傳播”理念帶回龍江:①撰寫多篇科普文章,如“四維超聲不等于胎兒篩查”、“生二胎如何超聲”、“中國女性篩查乳腺癌首選超聲”、“超聲介入治療‘巧囊’不易復發”、“乳腺疼痛一般無大礙—無痛性腫塊需警惕”、“喝杯‘油茶面’就能做胃腸超聲了”等,分別發表在《健康報》、《生活報》、《大眾醫學》、《家庭醫生》等報刊、雜志上;②積極參與電臺、電視臺的《健康來了》、《健康龍江行》、《天天見醫面》及《醫療檔案》等節目,為聽眾及觀眾普及醫學科普知識;③2014年建立了微信公共賬號,定期推送科普知識,民眾可關注“哈醫大四院超聲科”公共賬號,能夠定期接收到精準的醫學超聲科普常識。同時,董曉秋主任也積極倡導“大醫治未病”的理念,希望有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加入到科普工作的隊伍中來,將自己的專業知識科學的介紹給百姓,讓百姓懂得防病、治病的基本常識。
六、應用
超聲新技術之一——超聲造影
超聲造影是經肘靜脈注入超聲造影劑后進行超聲檢查的技術,類似于增強CT,但與CT相比具有實時動態、無射線、可重復等優勢,通過增強對比,能夠鑒別腫瘤與非腫瘤、良性與惡性病變,并能夠判斷介入治療療效。
適應癥:1.鑒別實質性器官病灶的良、惡性;
2.評估病灶治療后療效,如肝癌、子宮肌瘤等介入術后療效;
3.輸卵管4D造影術可無創檢查輸卵管通暢性;
超聲新技術之二——胃腸超聲
胃腸道是含氣體的“管道”,常規超聲不能準確顯示發生在胃腸道的病變,但是通過飲用“胃腸助顯劑”把胃充盈起來再進行超聲檢查胃腸道病變顯示就比較清楚了。胃腸助顯劑由薏苡仁、淮山藥、陳皮等多種中藥組成,營養豐富,口感好,無毒副作用。此檢查能夠清晰顯示胃內、胃壁及其臨近臟器的病變;可以檢出早期胃癌、胃潰瘍、觀察胃的動力狀態、幽門返流及周圍淋巴結腫大等;并且可觀察病變浸潤范圍、周圍轉移情況。
適應癥:胃腸超聲技術適用于任何年齡段人員的健康體檢,如果無創的胃腸超聲發現病變后再行有創的胃鏡檢查即可。
超聲新技術之三——超聲彈性成像
任何一種臟器,任何一種病變乃至任何一個病灶或腫瘤,無論良、惡性,它的硬度都是不一樣的,譬如說良性腫瘤質地比較軟,惡性腫瘤質地就比較硬,因此,利用這種現象就研發了超聲彈性成像技術,它是利用腫瘤或其他病變區域與周圍正常組織間的硬度不同,施加一定壓力后,產生應變大小的不同,以彩色編碼顯示,來判別病變組織的彈性大小,從而推斷病變的嚴重程度或良、惡性傾向。
優勢:可在超聲直視下精準地找到所需要做彈性成像的組織及病灶,避免了臨床醫生觸診的盲目性。
適應癥:1.甲狀腺、乳腺、前列腺、肝臟等實質性臟器的腫瘤良、惡性的鑒別。
2.評判肝臟纖維化及硬化程度,超聲與彈性成像同時進行檢查可以節省檢查費用。
超聲新技術之四——胎兒系統篩查及胎兒心臟篩查
胎兒系統篩查是指通過超聲對胎兒進行從頭到腳的系列檢查,旨在檢出胎兒結構上的致死性畸形及其它能嚴重影響出生后生存質量的篩查。胎兒心臟篩查是對胎兒心臟進行專門的超聲檢查,旨在檢出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此強調一下,四維超聲技術不等同于胎兒系統篩查,也就是說四維超聲是一種新型超聲檢查儀器,而胎兒系統篩查是指檢查內容,胎兒畸形的檢出屬于胎兒篩查的內容而非四維超聲儀器。
每個孕婦需記住篩查的3個重要時間段為:
1.胎兒頸后透明層(NT檢查):孕11-13+6周;
2.胎兒系統篩查及胎兒心臟篩查:孕20-24周;
3.胎兒補漏篩查:孕28-34周。
超聲新技術之五——經食管超聲心動圖
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是將微型超聲探頭置入食管內,近距離的從心臟的后方向前探查心臟的結構,此檢查避免了傳統檢查時肋骨、胸壁、脂肪及肺氣等因素的干擾,可得到更加清晰、更高質量的圖像,對心血管疾病診斷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就更高。
適應癥:1.傳統超聲心動圖顯像困難者,如肥胖、肺氣腫、胸廓畸形、近期手術或外傷后等;
2.對傳統檢查難以顯示的部位進行檢查,如左心耳、上腔靜脈、肺靜脈、胸降主動脈等;
3.對某些疑難雜癥的確診,如主動脈病變、人工瓣膜功能不全、心內血栓、腫瘤及異物、房間隔病變、感染性心內膜炎、贅生物、瓣膜穿孔等。
超聲新技術之六——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
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是微創治療,具有無射線,不開刀,不打孔,細針穿刺安全無創傷,無痛苦等諸多優點,對于不需要手術、不能手術、術后效果不好或出現并發癥者,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不失為可圈點的治療方案。超聲介入技術作為現代超聲醫學的一個分支,是在超聲顯像基礎上為進一步滿足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技術。其主要特點是在實時超聲的監視或引導下,完成各種穿刺活檢、抽吸、插管、注藥治療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術,達到與外科手術相媲美的效果。
適應癥:1.胸腔疾?。盒厮脑\斷性穿刺及置管引流;胸壁腫瘤穿刺活檢;
2.腹部疾?。焊文夷[、膿腫,腎囊腫,腹腔膿腫,腹腔包裹性積液的介入治療,腹水的診斷性穿刺及置管引流;肝、腎、腹腔腫瘤穿刺活檢,肝、腎彌漫性病變的穿刺活檢;
3.婦產科疾?。郝殉材夷[,巧克力囊腫,輸卵管積液,盆腔包裹性積液,盆腔膿腫,未破裂型宮外孕、瘢痕妊娠、宮角妊娠的介入治療;4D輸卵管造影檢查;卵巢腫瘤、盆腔腫瘤穿刺活檢;子宮肌瘤射頻消融治療;
4.其它:甲狀腺結節細針穿刺活檢,淋巴結穿刺活檢,肛周膿腫的介入治療。
超聲新技術之七——超聲引導下4D輸卵管造影
哈醫大四院超聲科開展的四維輸卵管超聲造影技術,能夠實時顯示造影劑進入宮腔及輸卵管的全過程。“造影劑”猶如黑暗中的一道光,能把輸卵管的走形“照亮”,“四維”能對已經“變亮”的輸卵管進行360°觀察,其走形、通暢性及堵塞部位就一目了然。這樣的方法就能讓醫生全面掌握患者輸卵管及周邊的具體情況,從而做出更為準確的診斷。另外,此方案還可以即刻進行治療,通過向輸卵管內加壓注藥,使輸卵管再次通暢;同時局部靶向注入抗炎藥物來治療輸卵管及周圍盆腔炎癥,降低輸卵管再次阻塞或通而不暢的發生率。相對于既往多種子宮輸卵管的檢查方法,四維超聲造影技術作為一種快速診斷輸卵管性不孕的新技術,具有以下優勢:
1.診斷準確、無射線、費用低廉、重復操作性強等優勢;
2.所用造影劑不良反應發生率極低,無需進行試敏;
3.在診斷輸卵管不通暢后可以立即進行治療;
4.檢查無毒害無射線,當月即可受孕,無需再等三個月!
超聲新技術之八——超聲引導下子宮肌瘤微創治療
子宮肌瘤微創治療是將射頻治療針經自然腔道——陰道置入宮腔內,實時動態的超聲準確監視下,將治療針沿預定布針方案插入肌瘤內,啟動“射頻”治療儀,使肌瘤局部加熱后壞死,人體經過一定時間可將壞死組織包裹吸收,從而達到治愈子宮肌瘤的目的,且不影響子宮及卵巢的結構和功能。
優勢:1.微創,通過人體自然腔道進針,無切口;
2.精準可視,治療過程中有超聲實時監測“保駕護航”;
3.安全可靠,損傷正常組織的幾率微乎其微;
4.治療時間短,10分鐘至半小時左右,一般無需住院;
5.費用低廉,對于再發或多發者可重復治療。
適應癥:1.粘膜下子宮肌瘤;
2.肌壁間肌瘤,單發或多發,直徑3cm-5cm最佳。
學科帶頭人簡介
董曉秋
職 務:醫學影像教研室副主任 超聲科主任
職 稱:教授 主任醫師 醫學博士 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九三學社黑龍江省委委員 九三學社省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委 哈爾濱市政協常委
學術地位:
國家自然基金專家庫………………………………………………………………?!〖?br />
863計劃專家庫……………………………………………………………………?!〖?br />
國家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獎勵評審組…………………………………………?!〖?br />
國家科技部科技進步獎評審組……………………………………………………?!〖?br />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常委兼秘書長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br />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理 事
中國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委 員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理 事
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計劃生育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黑龍江超聲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黑龍江省醫師協會超聲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黑龍江省醫學會…………………………………………………………………理 事
黑龍江省科學普及專業委員會……………………………………………………主 委
《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編 委
《中華地方病學雜志》……………………………………………………………編 委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編 委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編 委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編 委
《中國腫瘤臨床》…………………………………………………………特約審稿專家
工作簡歷:
1986年于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留校后,1986年—2004年一直在哈醫大二院門診超聲科工作。 2004年底從哈醫大二院超聲科調入哈醫大四院超聲科工作。曾在日本秋田大學研修。
技術專長:
從事醫學超聲工作30年,在腹部、小器官、婦產科疾病及介入診斷與治療方面造詣頗深。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胃腸超聲檢查、超聲造影、胎兒系統篩查以及超聲介入治療等新技術,是我省超聲界學術帶頭人之一。三十年來診治患者150多萬人次,其中疑難雜癥會診率占80%以上。發表SCI論文、EI論文、國家級核心期刊等60篇左右,主編和參編國家級教材5部。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黑龍江省科技廳攻關課題、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等課題16項;榮獲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黑龍江省醫療衛生新技術應用獎一等獎等26項;主辦及主講國家級、省級繼續教育學習班及講座20余項。為我省培養超聲專業人員超萬人,多次榮獲“全國百名優秀超聲醫學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黑龍江省“三八”紅旗手、黑龍江省“五四”青年獎、“哈市新時期領軍人才”、“黑龍江省歸國人員報國獎”等各級榮譽稱號。
董曉秋主任作為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學會常委兼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常委,重視宣傳醫學科普知識,受邀在電臺、電視臺做科普講座,為廣大百姓答疑解惑。主講國家權威科普欄目---科普大講堂;在媒體上發表近百篇科普文章;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發表科普文章近百篇。曾榮獲九三學社各級“優秀社務工作者”、“優秀社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先進個人”、九三學社中央“優秀社員”、參政議政“先進個人”等諸多榮譽。
科室骨干簡介
殷哲煜
職 務:超聲科副主任
職 稱: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醫學博士
學術地位:
技術專長:
1994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博士學位。從事超聲診斷工作二十余年。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北京安貞醫院進修學習。擅長心臟、外周血管疾病的超聲診斷,對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冠心病等心臟疾病的超聲診斷有深入研究,近年來致力于胎兒和新生兒心臟疾病的研究。曾獲黑龍江省衛計委醫療衛生新技術二等獎、三等獎。曾主持省衛計委、省教育廳科研課題。至今發表SCI論文3篇,國家級核心期刊文章十余篇。
徐春媚
職 稱:副主任醫師 碩士學位
學術地位:
哈爾濱市超聲醫學工程學會委員
技術專長:
1990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從事肝、膽、脾、胰等腹部疾病、婦產科、泌尿系統及淺表小器官疾病的超聲診斷二十年。至今發表省級、國家級論文十余篇,獲黑龍江衛生廳醫療新技術成果二等獎及三等獎,哈醫大醫療新技術成果二等獎及三等獎。主持市科委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專項資金項目《超聲對胃癌的診斷及病理類型關系的研究》。曾獲哈醫大四院“醫德醫風先進個人”、“先進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白云艷
職 稱:副主任醫師 碩士學位
學術地位:
哈爾濱市超聲專業委員會委員
技術專長:
1996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醫療系,擅長心臟、血管、胎兒心臟篩查等超聲診斷,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5篇。曾主持黑龍江省衛生廳課題及黑龍江省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蔡懷秋
職 稱: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
技術專長:
熟練掌握心臟、頸部、腹部大血管、四肢血管及胎兒心臟篩查的超聲診斷。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進修學習。2016年參加援疆醫療隊赴阿勒泰地區醫院出診。發表SCI論文2篇,國內論文2篇。主持黑龍江省博士后科研課題及黑龍江省衛計委課題。是哈醫大四院超聲科技術骨干之一。
張毅紅
職 稱:主治醫師
技術專長:
從事醫學影像工作20余年。擅長心臟、血管疾病的診斷。發表論文5篇。
連 杰
職 稱:主管技師
技術專長:
2001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2002年參加中國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組織的超聲診斷綜合學習班,并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進修。2003年至2004年曾在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進修。擅長心臟、血管疾病的診斷。發表文章3篇。
王璐璐
職 稱:主治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08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專業,作為科室科研骨干,參與國自然基金項目、省攻關課題及市領軍人才項目的研究。參與國家計生委指定教材《計劃生育超聲診斷學》的編寫,發表SCI論文2篇,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3篇。作為教學秘書亦參與科室規培生、進修生、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擅長腹部、婦產科、小器官及胎兒篩查等超聲診斷。
王思明
職 稱:主治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09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超聲專業。參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哈爾濱市科技局科技創新人才研究專項資金項目課題的研究。發表SCI論文1篇,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3篇。參與《超聲檢查規范化報告》人衛教材的編寫。2009年—2015年作為科室秘書,參與科室建設,科普宣傳工作。主要從事腹部、婦產科及小器官疾病的超聲診斷。
邵小慧
職 稱:主治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09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超聲專業。參與國自然基金項目、省攻關課題及市領軍人才項目的申報和研究。發表SCI論文1篇,參與全國高等學校教材《醫學超聲影像學》的編寫。擅長腹部及婦產科、小器官、胎兒篩查等超聲檢查。在巧克力囊腫的術前、術后評估、腎臟、乳腺造影、胎兒系統篩查的四維成像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張立維
職 稱:住院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1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超聲專業。作為科室骨干,參與國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參與科室建設及管理工作。除了腹部、婦產、小器官疾病的常規超聲診斷,同時也熟練掌握超聲造影、胎兒產前系統篩查及小器官彈性成像等新技術,尤其對超聲引導下囊腫、膿腫和積液的穿刺治療及置管引流,肝、腎、前列腺及淺表器官穿刺活檢等介入手術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戚云峰
職 稱:住院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2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2篇。榮獲2016年黑龍江省醫療衛生新技術應用一等獎,曾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進修介入治療術。作為教學秘書,參與科室規培生、進修生、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除腹部、淺表器官常規超聲診斷外,在男性泌尿系統、嬰兒顱腦超聲診斷上頗有建樹,并且在腎囊腫、甲狀腺結節及子宮肌瘤射頻消融等介入治療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
孔德姣
職 稱: 住院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2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發表SCI論文2篇,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1篇。除了腹部及婦產科常規診斷及介入治療外,在胎兒系統篩查、輸卵管4D造影、子宮肌瘤射頻消融前后的超聲評估方面有獨特的研究方法及臨床應用經驗。
趙 寧
職 稱:住院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4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參加國自然基金項目、哈爾濱市科技局市創新人才研究專項資金項目課題的研究,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2篇,參加科室的規培生、進修生的培養與管理。擅長腹部、婦產、小器官超聲診斷。
高明茹
職 稱:住院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4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1篇,參與科室建設及管理工作。擅長腹部、小器官的超聲診斷。
李 碩
職 稱:住院醫師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4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2篇。參與科室課題申報、學術會議組織工作。主要從事心血管疾病及胎兒心臟的超聲診斷。擅長頸部血管狹窄及閉塞性疾病的超聲診斷,頸動脈支架術后的評估。
郭 敏
職 稱:住院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5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超聲專業。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論文1篇,一直參與科室建設及管理工作。除了腹部、婦產科及小器官等常規超聲診斷。擅長甲狀腺病變的超聲彈性成像。
郝豪皓
職 稱:住院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5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專業,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1篇。主要從事血管和心臟疾病的超聲診斷。
郭玉平
職 稱:住院醫師 碩士學位
技術專長:
2016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專業,發表國家級核心期刊1篇。主要從事腹部超聲診斷工作,擅長小兒腹部疾病如腸套疊、闌尾炎的診斷。